近年來,新一代移動通信、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進步,將催生更多數字化、智能化產品和場景。建筑業信息化發展向更高階段的智慧化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
01
項目概況及特點
臨建高速是浙江省綜合交通“十三五”規劃中最后一條開工建設的省際斷通路。項目全長85.5公里,概算投資206億元,設計時速100公里每小時,建設工期42個月,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投資125.97億元,完成總體形象進度49.29%。
作為典型的浙西北山區高速公路,臨建項目具有結構物占比高、土石調配難、不良地質點及環境敏感點多等特點。
而項目以打造交通運輸部公路工程智慧監理科技示范工程;創建錢江杯優質工程獎,爭創公路交通優質工程(李春)獎;創建浙江省公路水運工程“平安工地”,力爭冠名交通部“平安工程”;創建浙江省省級示范創建項目品質工程,爭創交通運輸部部級示范創建項目品質工程。自開工以來,堅持以新發展理念謀劃項目建設,以智慧工地建設提升項目管控水平,以人民為中心扎實做好安全生產。
02
融合信息驅動
智慧促廉,構建科學嚴謹的“陽光工程”
陽光公開由辦公自動化、項目信息、合同管理、試驗檢測管理、進度控制、計量支付、設計變更、黨風廉政、跟蹤審計等10個大模塊構成。以陽光公開為核心,匯聚對外宣傳、內部辦公、信息溝通、過程管控、現場監督、數據監測等功能,通過流程管理實現對內留痕、對外公開、過程可跟蹤、事后可追溯。
1. 履約管理
本項目采用的是釘釘人臉識別考勤的方式,要求參建單位每天在指定點位的釘釘人臉考勤機打卡,或者通過手機app進行請假審批,這些數據均體現在該月考勤月度報表上。同時月度考勤報表由系統自動生成,減少人為統計,加強了履約管理。
2.審批管理
陽光公開各功能模塊流程依托浙高建公司管理辦法制度制定,根據指揮部分工設定各個流程環節審批人員。同時系統增加統計功能,可查看各環節人員審批時長;將過往串行審批改為并行審批,提高審批效率;將跟蹤審計加入審批環節,有效提高了項目建設的質量和效益,避免了事后審計;所有表單采用網上電子簽章(系統中嵌入文本簽模式的電子簽章,提供CA認證,健全電子簽章的法律效應),線上流程,推進工程建設無紙化辦公。
3.統計分析
系統針對所有模塊審批時長、駁回次數、催辦次數,模塊審批時長排名等多維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通過系統發現平時無法發現的問題,為陽光工程的建設添加了一個重要的利器,從真正意義上去幫助業主發現工程中的各項問題,同時有效避免貪污腐敗的滋生。
真溯源,物聯網管控更全面精準
為解決傳統數據錄入環節普遍存在的工作量大、不及時、準確性不高等問題,臨建項目著力建設基于物聯網技術實現質量管理數據自動獲取、盡可能減少人為輸入的更全面精準的物聯網管控模塊。
1.管控模塊搭建
完成全線48臺試驗室力學設備、13間標準養護室、33套混凝土拌合樓、18套預應力張拉機、17套梁板壓漿機、7臺隧道圍巖量測全站儀器等9大類136套設備改造及數據智能采集。建立了混凝土拌合站分級預警機制,科學壓實各層級責任;通過壓力機、張拉注漿等設備全過程可視化錄像,改變以往視頻監控獨立存在、不易查找的問題,實現精準影像追蹤;建立了原因分析、監理復核、預警閉環日常工作機制。自系統正式運行以來目前已經完成4005625份物聯數據、30095份原材試驗、28528個工序報驗、1058名人員信息等采集。
2.過程可溯、數據真實
區別于以往傳統的管理方式,臨建項目將物聯網數據采集手段進一步向前端、底層延伸。在所有物聯網設備中安裝采集終端,必須通過智慧工地模塊下發委托單建立數據采集起始節點,才能進行施工作業,從而杜絕施工數據漏傳、選擇性上傳等現象。
3.大數據分析運用
物聯網數據全面匯總到后臺進行關聯分析,深層發掘質量中存在的隱性問題。自2020年8月試運行開始,土建一標六臺拌合機生產混凝土158185盤,其中初級超標165盤,預警率0.1%;同時C50混凝土試塊28天強度均方差水平從2020年的5.17降低到了4.45,混凝土質量相對穩定。通過對拌合樓生產行為督查、加強配合比執行、對稱重系統升級改造等舉措,一標的超標預警率2021年6月份降低到0.01%,混凝土質量明顯提升。通過物聯網大數據應用分析,為全線的質量管理提供大數據“智慧”支撐。
4.以智慧工地建設,全面提升項目質量安全
2020年10月20日臨建指揮部舉辦了浙江省智慧工地現場會,其中觀摩的臨建1標、3標項目由浙江交工承建,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浙江交工按照杭州臨建高速公路工程建設指揮部關于智慧工地建設的總體規劃和要求,在指揮部綜合信息系統平臺框架內,創新建設應用多個專項系統,成功打造“智慧梁場”、“智慧隧道”,實現了項目現場的全過程管控,全面提升質量、安全管控水平。
1) 智慧梁場
視頻監控系統,加強現場作業安全;智慧用電系統,保障臨時用電安全;智慧龍門吊系統,防止特種違章作業;無感數據實時采集,梁板生產可視可控可追溯。
2) 智慧隧道
智能安全帽,安全如影隨行。臨建3標項目首次將智能安全帽與高精度定位基站、模擬成像、視頻監控等技術融合應用,通過隧道門禁系統后,便進入監控范圍,隧道內人員設備數量、身份、定位、行走軌跡實時顯示在監控屏幕隧道3D圖像中,人員設備狀況一目了然。智能安全帽除具備摘帽預警提醒功能外,還自帶語音通訊裝置,緊急情況下可通過該裝置實施遠程救援,增強隧道施工安全保障。
新業態,推動智慧監理工作不斷向前
1. 智慧監理系統建設
圍繞“規范監理行為、發揮監理作用、打造精品工程”的目標,開展交通建設監理智慧云平臺、監理工作行為智能化升級、智慧監理評價指標體系等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成果和管理模式是交通運輸部公路工程智慧監理科技示范工程實施的基本要求。臨建項目正在通過打造通用智慧監理系統平臺、制定智慧監理行業標準、創立監理數據管理中心,實現施工、監理行為的信息采集和“云端”管理,全力推動監理新業態形成。
1) 建設智慧監理系統
臨建指揮部打造了151集成平臺-智慧監理系統,開發了9大模塊、79項功能點,已完成質監云APP上線。
2) 開發信息技術應用
初步完成工序檢驗可視化溯源、工程質檢與計量統一編碼體系、手機電腦等多源終端數據融合的的開發和應用。
3) 試點質檢資料電子化
在省檔案局、省交通運輸廳、省交管中心等行業單位的關心和支持下,組織召開了臨建項目施工質檢資料電子化研討會,明確以臨建項目為試點推進施工監理質檢資料電子化及檔案一體化相關工作,在我省高速公路建設質檢資料電子化進程中邁出堅實一步。接下來,我們將加強“質量管控、進度展示、工程計量、質量評定、電子檔案”五位一體數據模型開發,最終實現公路工程質量安全管控大數據智能感知及智能分析和監理人員智能調度,創新監理模式、提升項目管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奠定了第一步基礎。
2. 強化監理工作的真實全面、精心設計,固化所有監理工作流程
智慧監理將監理規范規定的監理工作分解成16個模塊,設置標準、規范、科學、易用的信息化流程,引導監理人員通過手機完成系統規定的工作任務。與此同時,系統自動記錄并分析監理人員的工作成果,形成格式統一的現場監理工作資料。臨建項目共生成一萬余份電子資料,每一份資料均對應一份流程日志,可以精準溯源每一個流程節點的詳細信息。
3. 電子圍欄,嚴密監控監理的工作位置
在GPS信號覆蓋的區域,系統將自動抓取監理人員的位置信息,通過預設的電子圍欄驗證監理工作的合規性,作為監理工作真實性的輔助證據。建設管理者可以通過智慧監理展示大屏實時查詢當前電子圍欄里各監理人員的分布情況,并檢查各自的工作動態。
4. 實時拍攝,真實記錄現場施工場景
對于現場的監理工作,如報驗、旁站、巡視等等,系統只允許實時拍攝圖片或視頻,并自動添加水印標識(拍攝人姓名和拍攝時間等信息),強化了現場影像信息采集的真實性和及時性,杜絕了隨意編造資料的可能性。
5. 減輕監理工作負擔,提升監理工作效率資料自動生成,減輕監理人員的內業工作
通過固化監理工作流程,自主完成絕大多數的內業整理工作,減輕了審核類工作約80%的工作量,證明類工作約50%的工作量、咨詢類工作約10%的工作量。系統還能根據監理人員的在線工作記錄,單位、分部和分項工程的完成情況,按照竣工資料規定的格式進行整理,實現了監理工作和竣工資料整理同步進行。
6. 便捷高效,圖紙、規范和方案隨時查閱
臨建項目的所有圖紙,已批復的施工方案,現行的相關公路工程規范均上傳至系統,監理人員可以便捷的通過手機在現場隨時查閱,免去了查閱紙質資料的時間,不僅提升了監理人員的工作效率,也對監理人員工作的規范性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7. 促進參建各方工作協同線上流轉,實現業主、監理、施工三方工作的協同
監理工作和管理信息在線上流轉,實現業主、監理、施工三方工作的協同。審批過程全程留痕,責任溯源,監理指令發起到回復的時間周期從傳統的至少3個小時縮短到信息化模式的最快10分鐘,極大地提高了信息的流轉效率。
視頻監控 安全抓手 時光回溯 記錄光陰
1. 視頻監控 安全抓手
平臺關聯全線視頻點位187路,同步推送至浙江省在建交通工程質量安全遠程視頻云化平臺,納入行業監管。為保證工程的安全進展,臨建項目針對部分地點增加了智能監控和溯源監控
2. 時光回溯 記錄光陰
平臺建立全景時光機去記錄項目的變化過程,全景時光機針記錄了全線88個點位包括橋梁、樞紐、碎石場等各工程點位的歷史變化,并每月25日安排無人機進行全線航拍。
BIM+助力項目數字建造
1. BIM+GIS的數據整合
通過與BIM模型、GIS數據相結合,清晰直觀的提供工程各個施工段和地形區塊的進展情況,集成了各項工作的生產數據,并進行整合統計展示。同時在平臺中可以實現三維可視化的沉浸式漫游,更加直觀的體驗項目建成狀態。
2. 基于BIM的進度管理
通過BIM移動客戶端魯班iworks,讓最了解項目現場進度的技術員通過移動設備輕松的完成現場進度采集,使實際進度數據能夠完全的和模型結構化。在同一個模型中通過不同的顏色對計劃進度和實際進度進行比對,發現進度的提前或延后情況,據此制定趕工計劃和重新調整人材機資源計劃,保證工程的如期完工,避免履約風險。
3. 基于BIM的梁場智能化管控
同時,智慧梁場也解決了數據統計分析問題:直觀呈現梁場的生產進度、存梁數量、臺座狀態、值班人員等指標數據,項目情況一目了然,有效對比計劃與實際,指導生產管理。
4. 基于BIM的工程技術討論
利用BIM技術對重要的施工工藝或方案進行三維模擬,討論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通過分析其是否存在問題,能夠從源頭上控制施工質量、安全,避免重大事故發生及產生的進度影響。
5. BIM+GIS+IoT指揮控制中心
指揮控制中心集成高精度地理GIS模型和BIM模型,實現原始地形的可視化,搭建震撼的虛擬場景,對接物聯網智慧工地系統,為項目指揮調度提供數據支撐。
項目成效
1. 智慧促廉建設,作為省交通集團唯一一個保廉示范上報浙江省紀委
1) 強化信息公開
實現招標工作、征地拆遷、設計管理12個工程建設重要環節在網上公開,共公開信息889條;
2) 優化審批流程
將計量審批流程由串聯改并聯,平均時長縮短2天;增設各模塊審批時長統計,監督不同員工工作效率;記錄駁回次數、(被)催辦次數等操作數據及駁回原因,有效防止人員故意退回不批等情況。
3) 確保數據真實
通過原始數據的自動采集,切實杜絕施工數據隨意更改、選擇性上傳等人為操作的弊端,有效避免了廉潔風險的產生。
2. 臨建項目召開浙江省平安百年品質工程智慧工地現場會,打造智慧工地“浙江樣板”。
3. 智慧監理入選交通運輸部科技示范項目,為傳統監理工作變革引領示范。
實現減輕監理人員內業工作負擔30%以上;工序報驗全過程流轉提升30%以上工程現場質量安全隱患閉環處置效率提升20%以上;監理辦總體運行成本降低10%以上;全過程跟蹤與追溯100%;監理工作出勤率提升20%;監理工作及時率提升20%;施工自檢提升50%;資料負擔減輕40%。
4. 臨建項目入選首批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示范清單
結語
當前,世界范圍內正在掀起新一輪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技術革命浪潮,智能化、數字化趨勢給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人們迫切期望將新技術融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全面加快智慧工地建設是未來幾年內高速公路建設面向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需要。臨建高速將不斷探索融合應用智慧工地、智慧監理,推動高速公路建設管理跨越式發展,助力高速公路施工建造產業管理升級 ,培育出高速公路智慧監理新生業態 。
根據長沙互聯網大會徐承明總工程師發言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